食后临卧姜汤下,或噙化。凡身发热为热在表,渴欲饮水为热在里,身热饮水,表里俱有热,身凉不渴,表里俱无热。
邪在上焦则吐,在下焦则泻,在中焦则吐泻交作,此湿霍乱,证轻易治;若不能吐利,邪不得出,壅遏正气,关格阴阳,其死烧盐热童便。同熬,滴水不散,去渣,入蜜少许,再煎少时。
水胜火,火胜水,此南北二方之变,顷刻害人,辨之不早,必成不救。 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。
李时珍曰∶益母草根茎、花叶、实皆可用,若治血分风热,明目调经,用子为良;若胎产疮肿、消水行血,则可并用;盖根茎、花叶专于行,治产后发热自汗,肢体疼痛,名曰褥劳。 若内有沉寒,必须姜附温之,若作热治而用凉药,则渴愈甚而躁愈急,岂得生乎。
知、柏苦寒,水之类也,故能滋益肾水;肉桂辛热,火之属也,故能假之反佐,此《易》所谓水流湿、火就燥也。无此真阳之火,则神机灭息,生气消亡矣。
疫者,天地不正之气也,六位,胜复之气也。河间云∶水液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